第12課-補充:「我與他一樣」之斷諍

一、聖座與我是否一樣?
 

有人問:「聖座與我們是不是一樣重要?」我的回答是:「從基本面來看,我們一樣重要。」然而所謂的重不重要,同樣的字,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。就像之前提過「好不好看」可以有兩種意思,一個是純粹就形狀跟顏色來討論,另一種則是心裡喜不喜歡、悅不悅意的意思。同樣地,現在談重不重要,一種是針對功德大小來討論,另一種則是內心的珍視、看重程度,這兩種似乎有一點不相同。

由於有兩種不同的解釋,所以當問到「聖座與我誰重要」時,如果從功德大小的角度來回答,大家一定都會說聖座比較重要;但是如果從內心珍視的角度來說,雖然多數人應該會覺得自己比聖座重要,但有少數人恐怕不一定如此。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?如果今天聖座當著大眾的面責備你,你心裡「聖座比較重要」這種心情如果依舊在,就表示你的心裡真的很看重聖座;否則,從內心珍視的角度來說,你就是把自己看得比聖座重要。然而,若此時要你從功德的角度評斷誰比較重要,你應該還是會承認聖座比較重要。所以當我們談重要性的時候,從功德面的角度來評斷,答案不會有太大的變化;但如果從內心珍視的角度來評斷,那就不一定了。

現在我們在討論怎麼樣培養慈悲心,因此談到了平等心,所以說到從基本面來說,我與他人的重要性是一樣的,而此處說的重要性,用的是第二種解釋方式,而不是根據功德大小評斷重要性。

 

二、「自己的責任該自己扛」合理嗎?


問:您提到,我們會以自我為中心,把別人當成次要、把自己當成主要。這種說法就解釋的角度來說我可以理解,但事實上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做,因為就身體來說,身體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,別人有沒有疼痛等我們無法知道;再以心的角度來說,自己的感受想法只有自己知道,別人的感受與想法我們無從知道;再以承擔責任的角度來說,自己的責任要自己承擔,例如吃飯、獲得佛果位,這些都要自己去做才會獲得,別人無法代勞,別人的責任同樣也只能他自己扛起來,無法由他人代勞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自己難道不是中心嗎?

答:「自己難道不是中心嗎」與「難道不該把自己視為中心嗎」是兩回事,「是不是」與「該不該」不一樣。「是不是中心」一事要從事實面判斷,但從事實面來說,無法從對境的角度決定出一個絕對的中心。所以,我想先確認,你的意思是「無論是誰,大家都應該把自己當成中心」嗎?雖然就基本面來說,大家的重要性相同,但就個人的角度來說,應該把自己看得最重要,這種想法是有可能產生的。你的意思是這樣嗎?

同學:因為自己的責任要自己承擔,所以本來就應該把自己當成最主要的中心。

老師:根據剛才你的描述,還可以再分為兩部分,把自己看得很重要,一個是從必要性的角度,另一個是從正當性的角度。你說的「因為只知道自己的狀況,不知道別人的狀況,所以應該看重自己」,若從必要性的角度來說,還可以說得通;若從正當性的角度來說,其實不成理由。這話怎麼說呢?重視自己這就先不說了,就以另外兩個對象來說,某甲是自己的親友,所以你把他看得很重要;某乙是自己的敵人,所以你不喜歡他,但其實這兩個人都是別人,照你剛才的說法,你應該同樣不知道他們有在受苦。甚至別說不知道,就算知道他在受苦,你依舊會明知他在受苦還讓他更痛苦,很深地檢查你的內心,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。所以,從正當性的角度來看,「知不知道他的情況」不足以成為是否看重他的理由。

「自己的苦自己除」這句話,按照《入行論》的理路反駁,寂天論師說,若自己的苦應該自己除,那麼,手的苦應該手自己除,腳的苦應該腳自己除,因為手與腳是不一樣的。如果你回答:「這是做不到的,手的苦無法由手自己除,要靠腳幫忙;腳的苦也必須靠手幫忙才能消除。」但道理是一樣的啊!受苦的有情如果有能力自己解決,我們沒必要去湊熱鬧,不必非管閒事不可。但是,若他在受的苦,是他自己無法解決,但如果我們去幫忙就可以解決,在這種狀況之下,這種苦就是我們一定要去解決的苦。

也許你現在正值壯年,身體健康、經濟狀況也還可以,在這種情況下,「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,我的問題我負責,他的問題他自己去負責」,這話說得很容易,看起來也理所當然的樣子,但你不是永遠處在這種優勢裡。我們剛出生的時候,必須完全仰賴父母與其他人的幫助,那時的我們,連自己的糞便也不會自己清理,一隻小蟲停在臉上時也不會自己驅趕,除了哭,什麼也不會,只能完全依賴他人。在你完全沒有能力照顧自己時,若你還能跟媽媽說「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,媽媽你不必管」,這還說得過去,但那時你連話都不會說,就算會說,你也不會講出這種話。當人生接近終點,年老、罹患重病,那時你也必須完全依賴他人,自己根本沒有能力,「自己的困難自己解決」這句話根本也無從講起。既然我們遇到困難時必須依靠他人,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那麼,別人遇到困難時必須依靠我們,這當然也是很應該的事。自己遇到困難時要依賴他人,那時他人應該要對自己伸出援手;同樣地,他人遇到困難時要依賴我才能解決,那時我應該要對他人伸出援手,這是很正當、應該要做的事。

有人說,珍愛自己、自己的責任自己負,這是人的本性,並且以此為理由說,珍愛自己是無可改變的事,就像樹木自己會設法消除對它有害的事物一樣。不過,我也只能轉述這種說法,並不清楚樹木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件事的。總之,他們用這樣的譬喻主張,自己的苦要自己去消除,自己的樂要自己去成辦。之前我聽聖座說過,有刺的花朝樹木生長時,樹木會設法把花的刺纏住;還有人說,樹木的根會朝著有水的方向生長,這些都植物的求生本能。然而,他們所謂的提出理由,其實只是舉了例子。相同的譬喻可以有不同的運用方向,譬喻不足以構成理由。例如,我同樣可以用樹木為例,樹木要長大,它就是無法只靠自己,至少它需要水。水與樹木不一樣,對樹木而言,水就是其他者。不只需要水,還需要陽光、空氣等。樹木需要很多其他者的幫助才能長大,從這個角度來說,依賴他者才是本能。也就是說,若你要以樹木為例,說自助自救是本能,我也同樣可以用樹木為例,說依賴他者才是本能。尤其以人類來說更是如此,彼此互相依賴是很自然的事。

如果互相依賴才能生存,則互相依賴才是本能;如果對他人伸出援手能讓人受益是天經地義的事,則幫助別人反而成了我們的責任。這種結論與佛法、學處沒有關係,而是自然而有的責任。有時聖座會這樣說,我們從小是靠著別人而長大,最後年老與生病時也必須依賴別人,只有中間年輕、健壯的時候,可以有能力幫助別人、成為別人的依靠。在人生的最初與最後,我們受惠於別人;人生的中段為他人付出,這是很自然的事。如果只在該你拿的時候拿,但在該給的時候不給,這不是很奇怪嗎?這難道不是不正當、不應該的舉動嗎?

我在介紹動物生態的電視節目看到,一群黃牛被老虎攻擊,牠們要不然就各自逃跑,要不然是在旁邊看,由於沒有互相幫助,結果大家都受害;但水牛的反應這不是這樣,牠們會互相幫助,雖然有時仍然無法救下同伴,但有時大家都會因此獲救。我們的情況也是這樣啊!外在的四大種給我們帶來很多困境,這種時候如果能互相幫助,大家都會受益;如果不互相幫助,困境就會擴散到每個人身上。這個道理說起來大家似乎都知道,但黃牛與水牛似乎也在用牠們的遭遇在勸我們。水牛懂得用互相幫助的方式克服困境,看起來似乎比黃牛聰明。若我們像黃牛一樣不懂得互相幫助,就會顯得比水牛笨喔,哈哈。

也許有人會說,這個道理我們都懂,也有在做。雖然要做到捨棄自己幫助別人是比較難;但在一般的情況下彼此幫助,一般人都會這樣做吧!但這種說法與事實不符。一個月以前,印度發生了一件事。有個人被巴士撞倒,在路上躺了五個小時。那個地方並不偏僻,附近有商店也有行人,但沒有一個人出來幫他,直到五小時後才有人打電話報警,這個人雖然最後被送去醫院,但因為救治得太晚所以死了。在那個時候,周圍的人就算能做的不多,但至少及早打電話報警,這種程度的忙應該要幫吧?但人們連這樣也不肯做。所以,雖然乍看之下,我們都覺得一般人應該至少都會願意幫別人一下,但沒有這樣做的人其實大有人在。如果我們愈來愈不在意培養慈愛,人類社會有可能就會變成這樣。

※ 摘要:
  • 「自己難道不是中心嗎」與「難道不該把自己視為中心嗎」是兩回事,「是不是」與「該不該」不一樣。「是不是中心」一事要從事實面判斷,但從事實面來說,無法從對境的角度決定出一個絕對的中心。
  • 如果互相依賴才能生存,則互相依賴才是本能;如果對他人伸出援手能讓人受益是天經地義的事,則幫助別人反而成了我們的責任。
  • 在人生的最初與最後,我們受惠於別人;人生的中段為他人付出,這是很自然的事。如果只在該你拿的時候拿,但在該給的時候不給,這不是很奇怪嗎?